電能首先是由發電廠的發電機組產生的,交流電即發即用,不能儲存。根據發電廠發電機組的規模,一
般大型電站發電機發出的電是10.5千伏。中小型發電機發出的電是6.3千伏。
而將發出的電直接輸送到用戶,由于輸送距離遠,電纜線徑越小,電阻則越大。又有P=U*I,當用戶用電量相同,即輸送的功率一定,電壓越大,電流就會越小。再根據P=I^2*R,P是線路損耗的功率,即是線損。線損的大小和輸電線路的電阻及輸電線路上的電流成正比;減少線損的辦法有兩個:1是減小輸電線路的電阻;但是輸送距離一般是固定的,要降低電阻,在確定材料的情況下,只能增大輸電電纜的線徑。增大線徑同時造價會大幅增加,架設難度也大大增加。2是減小輸電線路上的電流;在功率確定的情況下,就只能增大供電線路的電壓,并且這種方法比起第一種來說,方便實現,經濟效益好。遠距離送電通常都采取高壓輸電的方式來送電,首先在發電廠增加變電站,通過升壓變壓器,將發出的10.5千伏的電升為35KV或110KV或220KV或500KV來進行長距離輸送,到了目的地后首先送達到集中的變電站,根據用戶距離,通過降壓變壓器將電壓降到35KV或者10.5KV,再進行短距離的輸送,10.5KV通過變電所或者街上的10/0.4變壓器變成三相電,供用戶使用。
高壓送電的主要原理就是1樓說的了。
|